电影《战狼2》在近期宣布再次密钥延期,这预告着这部电影将会在国庆期间继续上映。但是其实在国庆期间还有一部非常受到观众期待的动作电影——《英伦对决》,究竟这部电影在国庆期间会不会超越《战狼2》呢?快和剧情狗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部片子即将于本月末在国内公映。
之前也和大家聊过,靠国庆那两天,将会有大约十部国产片同期竞争。
这场厮杀中,有犯罪推理、有爆笑喜剧、有年轻鲜肉…战况空前惨烈。
一堆片子中,《英伦对决》看起来足够硬。
这一点,在演员方面就体现出来了。
成龙大哥,不用说,华语动作片的代言人。
布鲁斯南,前任007,飞天遁地,枪械搏击样样精通。
导演方面则是请来了执导过《皇家赌场》和《黄金眼》的马丁·坎贝尔。
三个老手一起合作,让《英伦对决》不太像一部常规意义上的成龙电影。
一般来说,大部分成龙电影剧情不会太复杂,电影整体会诙谐轻松。
这种电影很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背景往往是被忽略的,设定通常为了打斗服务,幻想性和娱乐性占了主导。
可这次成龙遇到了马丁·坎贝尔,他是什么样的导演呢?
他虽然主攻007之类的主流娱乐大片,可通过他的作品不难看出:
《黄金眼》矛盾直指美苏矛盾,世界两极,古巴导弹危机;
《皇家赌场》揭示了大基金的灰色地带,暗示了金融海啸;
《佐罗的面具》映照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殖民地血泪。
所以,与其说马丁拍的是商业娱乐片,不如说是披着硬气动作外衣的政治惊悚片。
《英伦对决》中,他也驾轻就熟地加入很多现实的元素,让可看性更高。
这也就是不同于以往成龙电影的第一点,它将目光瞥向了当下的人间世。
故事发生在英伦三岛,一个独立组织借自由之名,在伦敦发动了好几起炸弹袭击。
更不幸的是,一起爆炸中,成龙饰演的关玉明和他女儿就在现场。
冲击波让关玉明被弄得满身是血,伤得不轻。
可身上的伤怎么也比不上心上的,女儿死了。
这是他在世上的唯一亲人。
他出生在中国广西,年少时去了越南讨生活,还参加过越战,
战火连天中,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先后惨死,唯有小女儿陪着他到了英国。
父女俩还在唐人街开了个馆子,相依为命。
而如今,支撑他活着唯一的动力,也没了。
不过在被下死亡通知单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事——
把那帮混蛋找出来,不管对方来自多么强大的组织。
关于这个故事的来源,最为可信的说法是:
成龙大哥把自己家族的经历给糅合了进来,
因为他的父亲陈志平(房道龙),早年就是去澳大利亚开餐馆谋生。
当然也有人看完预告说,其实就是一个暮年华人版的《飓风营救》。
这种说法,其实不太准确。
因为完全不像,先来说主题,《飓风营救》是拯救,而此片的核心是一个硬汉的复仇。
主题不同,片子所反映的气质也不一样。
《飓风营救》是紧张的,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道强势;
《英伦对决》更多了些凄迷,有一股“无济于事”的无力感。
这样的基调,反映在影片的方方面面。
比方说剪辑,《飓风营救》是快节奏的,而《英伦对决》要沉稳得多。
文戏铺垫比较多,浓郁的忧伤配合上英国阴冷的天气,更显几分致郁。
因为哪怕杀光了仇人,又能怎么样呢?
人死不能复生,回不来就是回不来了。
这种触及真实的无力,也是影片不同于以往绝大部分成龙电影的根源。
他的电影,大部分来说,都是趋向欢乐的、闹腾的。
而《英伦对决》从本质上来说,就像伦敦绵绵不绝的阴雨,不见晴空。
为此,成龙也颠覆了他的演戏模式,呈现出了他演技的另一部分。
注意,这里说的是另一面,不是没有演技。
关于动作演员是否有演技,这可能是最难证明的问题了。
说有吧,角色的塑造得很脸谱化,而一个电影最基本的就是人物;
说没有,它是最辛苦累人的类型,对于体能和技能有很高的要求。
这样的怪圈也在成龙身上上演着,可是别忘了成龙电影是什么?
一半动作,一半喜剧,才是成龙的风格。
喜剧演员的最高标准是什么?很困难也很简单,逗人笑。
无疑,这一点成龙做到了。
这种欢乐也有层次:
菜鸟级的,能让你感受到他的刻意,故意;
骨灰级的,是一种自然的,不强加的笑容。
对于成龙,他的法宝很简单,就是一伸手一抬腿。
夸张式的动作带来了连锁式的反应,出糗,疼得嗷嗷叫。
闪转挪移间的蹦跳,各色道具的花式玩法。
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龙算得上喜剧大师。
喜剧有很多流派:默剧、荒诞派、超现实主义……
成龙也属其中一派,他和世界五大喜剧之王之一的巴斯特·基顿是一派别的。
都善用肢体语言,喜好借各式道具衬托,将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
成龙学习了这位大师很多东西,但他厉害在于,又不止效仿。
父亲去澳洲谋生后,把他送去了于占元的学校,学习京戏和武术。
后来他将这些功夫元素,融入到喜剧电影中去,形成了自己风格。
所以,对成龙来说,动作即是喜剧。
而要颠覆过往,也要从肢体动作上来做改变。
于是《英伦对决》中,他一反常态,从一招一式着手。
没有滑头式的打斗,没有小聪明的道具利用,没有小强式的死缠烂打……
他使用的更偏向于一种更男人、更硬气的格斗技巧,
生死搏斗,追求精准打击,一击毙命。
这样更契合身份,也更符合角色的生理状态。
对敌时,也尽可能使用一些战术。
挖陷阱,搞埋伏。
这也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动作风格,《疾速特攻》、《突袭》不少动作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
简洁明快的动作,只追求杀伤力的战斗,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颇有种李白《侠客行》里所写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快感。
除去动作戏,成龙对于文戏上的把控也很不错。
整部影片,他不再嘻嘻哈哈,大多数呈现的是两个状态——老和哀。
哀是他的心理,女儿逝去,此生无再可支撑他的东西,哀莫大于心死。
老是他的生理,进入暮年,体能不复从前。
跑动一会就要喘气,更别提大打出手。
受了伤,会比年轻人更痛苦,
他唯一能凭借的只有意志力。
说起来,这也不是大哥第一次颠覆自己了。
之前的《新宿事件》中,他饰演一个去日本找女友的落魄人士。
将移民的心酸血泪演绎得很到位。
只不过在近几年的片子中,这算是第一次。
他的演技也让这部片子变得进一步很不一样,它蕴含着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
在《英伦对决》里有一幕,铺子印象很深刻——
成龙一人坐在双层巴士上,窗外下着稀稀疏疏的小雨。
他的双眼向前张望,寻找着什么,但浑浊的瞳孔又似乎没有方向。
那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功夫巨星,只是一个失去生活希望的老人。
如果说武戏是肉的话,这些文戏就像是骨,两者合一,才让片子有血有肉。
而不是为了打而打,小人物的金刚之怒,只因为触碰到了不可逾越的底线。
这也是《英伦对决》的最动人之处,再铁骨的硬汉,再怎么刚硬,其实内心,依然是靠那些柔软的、无形的东西撑着的。
一身的伤痕,滴落的鲜血,渴求也只是一个完整的家。
关于中国影视新闻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中国影视新闻网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