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也就是昨天,是世界第五个“慰安妇”纪念日。而今天,也就是8月15日,是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日子。而在昨天上映的纪录片《二十二》则将那段看似遥远实则离我们很近的战乱岁月带到了我们面前。这部电影是沉重的,因为“慰安妇”这三个字背后的历史分量和屈辱过往太重了,这部电影同时也是很轻快流畅的。因为这部电影中的老人们没有满含着仇恨痛苦的生活,而是淡淡的笑着,对生活依然充满着憧憬。
尽管,电影《二十二》的排片目前只有3.2%,和隔壁《战狼2》41.5%的排片量比相去甚远。
但无论如何,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段屈辱的历史都不应该被忘记,即便我们今天已经早已远离了战火的硝烟。
《二十二》
Twenty Two
别看它排片少,目前这部纪录电影已经拿到680万的票房。
豆瓣8.9的评分,无疑是对它最好的支持。
说起来,《二十二》的拍摄经历真是坎坷,在经过32099个人众筹而来100万宣传发行资金后,它才得以顺利在影院和国人见面。
也难怪这个题材的电影难以得到投资方的青睐,因为它所探讨的主题太过沉重。
慰安妇
这批曾经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强征为性奴的女性,对于任何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忍揭开的伤疤。
影片上映之后,旋即得到来自冯小刚、何炅、舒淇等明星的转发支持。
这当中,也包括《二十二》的资助人张歆艺。
当年因为资金短缺,导演郭柯的母亲曾想卖了房子来支持影片拍摄。
▲郭柯母亲在孩子朋友圈的留言
最终,是张歆艺伸出了援手。在郭柯还没有拿到拍摄许可证的情况下,张歆艺借给他100万用于影片的拍摄。
此前,网上曾经出现过针对该片的质疑,有人认为张歆艺和主创这么做是在贩卖伤痛,而且对受害者形成了二次伤害。
对此,张歆艺表示:
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以电影的形式记录即将消逝的历史非常难能可贵。当初之所以会支持郭柯,就是觉得他做的这件事是正确的,支持一个人去做正确的事情,我也不会错。
尽管那段历史对于受害者来说是一段耻辱,但如果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事不能被后世谨记,那她们经历过的一切苦难,都变得毫无意义。
从新片片名就可以看出,影片《二十二》指的是拍摄期间全国只剩下22位慰安妇幸存者。
而早在《二十二》之前,导演郭柯还推出过一部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三十二》,之前毒药君曾经写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头看看。
有人说,这部纪录片是一次抢救式记录,此言不假。
影片上映前两日,影片中来自海南的黄有良老人于家中离世。
这意味着,影片中的22位老人目前仅8位在世。
今年这一部,极有可能是我国最后一部涉及慰安妇当事人的纪录片。因为再过几年,8这个数字可能将彻底清零……
和《三十二》纯粹以广西老人韦绍兰老人为主角相比,《二十二》的拍摄对象多了不少,几乎将仅存的二十二位老人都拍了下来。然而,有的老人因为对那段屈辱史讳莫如深,就没有接受摄制组的拍摄请求。
在接受采访的诸多老人中,她们的身份让人唏嘘不已。
这当中,有曾经被骗来中国的朝鲜少女,有亚洲唯一沦为性奴的抗日女战士,还有另外一些平民百姓家的少女。
她们遭受过的非人待遇,被她们当秘密一般一守就是几十年,后人也不敢多问。
出于对郭柯团队的信任,部分老人鼓起勇气含蓄说出了当时的遭遇。回顾那段历史,即便这么多年过去,当年日军的所作所为对她们带来的心理创伤,至今仍旧挥之不去。
看到一个个老人呜咽着跳过那些残忍的细节,观众的心也犹如被石头被压住一般,跟着往下沉……
她们有的人因为日军的粗暴对待,终身残疾。还有的,因此终生不孕。
▲不说了,不说了……
郭柯在面对老人的叙述时,始终保持着礼貌的距离。他曾在不止一个场合表示,自己和受访的老人不是导演和被拍者的关系,而是晚辈和长辈的关系。
带着对长辈的尊重,影片中每位老人对历史细节的回忆都被“粗略”带过。每当那些有关被虐待的细节都被老人用哭声替代,郭柯都会停止记录。
也许正因为缺少受访者关键性指控和作者观点性的表达,曾与侯孝贤、杨德昌有过合作的台湾著名剪辑师廖庆松在面对初期素材时就表示过“这个很难打动我”。
几经修改,据郭柯回忆,在115分钟的版本里(内地公映版为99分钟),他那些炫技的部分都被廖庆松拿掉了。
原本就不够厚实的素材(共65小时)对于那些希望听到更多细节的观众来说,粗糙而夹杂大量生活化琐碎的片段并不能满足他们。于是,也才有了事后大家口中所说的碎片化的罗列,甚至“拖沓”。
结合观感,站在个人立场来说,《二十二》的确要比《三十二》显得更加平缓、松散。因为采访人数过多,在99分钟内要兼顾到20余位老人,影片分散到每个人身上的比重,自然会根据受访者的表达能力和故事的可听性发生倾斜。
但由此说这部作品缺乏控制,我不同意。
“不愿意说就不要说了。”
面对因回忆伤心过往陷入悲痛乃至哭泣的老人,郭柯会在第一时间停止拍摄。
“在影片拍摄中,我会选择一些个性比较开朗的,身体比较健康的,跟她们先陪伴,再试图跟她们去聊。愿不愿意讲以前的事情,愿意讲就讲,不愿意就算了。所以,影片没有特定的逻辑和所谓的剧情冲突。”
他还进一步表示:
她们就像你的奶奶一样,试问如果有一个记者在旁边问你奶奶当年怎么被日本人凌辱,你想不想抽他?
郭柯是善良的,所以有人能捕捉到他镜头中恰如其分的表达。
毕竟,能够记录下这些沉痛历史的证人,就已经需要万般勇气。
对于这部电影,应该看到它存在的叙事方面的瑕疵,但考虑到这段特殊的历史,也许记录下什么,总比彻底遗忘来得实在。
如有人所言,记住,并不是为了仇恨,只是为了让一些东西不被遗忘。
而说到忘记仇恨,不得不提到影片中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片段。
先来说说叙述这段经历的日本留学生,米田麻衣。
因为在中国读书期间,她加入了支持海南慰安妇战争索赔的组织,而与海南慰安妇幸存者结缘。
据女孩所说,一次,她把一本有关日本二战军人写的回忆录给一位受害者阿婆看时,阿婆看着照片中已经老去的日本人笑道:日本人老了,胡子也没了。
米田麻衣表示,自己当时看到阿婆能有如此反应表示相当震惊。因为如果自己是受害者,她将永远无法忘记施害者带给自己的痛苦。
但在那一刻,她在阿婆的眼里没有看到任何怨气。
难以想象,一个亲历过战争和不幸的中国妇女,能够以如此豁达的心态去对待曾经给自己带来灾难的日本军人。
也许这是一种大善,也许,这不过是一种回避伤痛的大愚。
这么多年过去了,记仇又有什么意义呢?可是如果忘记,将注定重蹈覆辙。
于是,有人选择绝不原谅。
之前说过的那位不久前去世的老人黄有良,就是这样一位刚毅的阿婆。
现实中,面对日军犯过的错,她表示一定要讨个说法。
“我愿意到日本,当他们的面,控诉他们。要他们赔礼道歉。我不怕。”
2010年3月2日东京地方法院终审判决原告败诉,但法院承认了日军暴行和黄有良等受害的事实。
随着黄有良的离开,大陆仅存的“慰安妇”原告也将作为历史被封存。而此前中国大陆多位日军“慰安妇”幸存者发起的针对日本政府的起诉案,也均以原告方全部败诉作结。
时间的车轮永远往前,即便如黄有良这样坚强的人表示永不宽恕日方曾经犯下的罪行,但今后还有多少人会记得?
影片结尾向慰安妇致敬的名单中,凡是画框的都意味着离去,唯独当时在世的黄有良,成为这份致敬名单的意外。
当人们因为家国情怀和影片质量及票房是否成正比争得面红耳赤时,郭柯表示,自己拍摄《二十二》获得的票房收益,除部分还债,剩余的捐将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
他还说,自己以后挣钱的机会还有,但面对这批老人,他只希望自己干干净净。
关于中国影视新闻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中国影视新闻网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