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俄罗斯有一部制作精良、十分用心的作品《维京:王者之战》在俄罗斯上映,上映后不仅以神奇的速度刷新了俄罗斯的本土票房和投资规模两大记录,更是将“维京风”刮遍了全欧洲,引起了不小的观看和认祖狂潮。这次引进中国,是否也会获得不错的反响呢?值得期待!
《维京:王者之战》根据俄罗斯历史上最具功勋与争议的“千古一帝”弗拉基米尔一世的故事改编。讲述了本是私生子的三王子弗拉基米尔在被家族流放后,率领一帮维京海盗雇佣兵返回家乡,打败他的哥哥,而后侵略扩张,建立伟大帝国的故事。
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是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伊戈列维奇与女管家玛露莎所生的儿子。关于他的生母有一些奇妙的传说,这些故事把她说成是女巫或预言者。按某些编年史记载,弗拉基米尔是斯维亚托斯拉夫的第三个儿子;另一些材料则说他是第二个儿子。在弗拉基米尔年幼时,他的舅父多布里尼亚曾对他进行教育。由于斯维亚托斯拉夫几乎一生都在远征中度过,童年时的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更多地是待在祖母奥丽加的身边。968年,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曾与其祖母及两个兄弟一起被受到拜占庭帝国唆使的突厥部落佩切涅格人围困在基辅城内,直到斯维亚托斯拉夫回师基辅才得以解围。
969年斯维亚托斯拉夫·伊戈列维奇率军远征多瑙河沿岸的保加利亚人。在远征之前,他任命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为诺夫哥罗德的王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在这次远征中征服了广大地方,并企图将基辅国的都城迁至多瑙河畔的普列斯拉夫;但他终于由于拜占庭帝国的反对而遭到失败。972年,斯维亚托斯拉夫在返回罗斯的途中被佩切涅格人杀死,其长子亚罗波尔克·斯维亚托斯拉维奇继承大公公位。但是,弗拉基米尔和斯维亚托斯拉夫的另一个儿子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也拥有广大的领地,成为亚罗波尔克的心腹之患。977年在三兄弟间发生了激烈的内讧。亚罗波尔克力图剥夺他的弟弟们的权力,结果奥列格战死,弗拉基米尔被赶出诺夫哥罗德。
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逃往斯堪的那维亚(在俄国编年史中,只说到他“逃到海的另一边去”)。他成功地在那里征集到一支军队,遂率领这支队伍返回罗斯。他将亚罗波尔克安插在诺夫哥罗德的代理人赶走,然后继续向南挺进,准备消灭亚罗波尔克的政权。在沿途,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攻占了由诺曼人(在俄国历史上称为瓦良格人)控制的城市波洛茨克。他先是派遣使节到波洛茨克的诺曼王公罗格沃洛德那里去,要求和罗格沃洛德的女儿罗格涅达结婚;在遭到拒绝之后,便以武力进攻这座城市。波洛茨克很快陷落,罗格沃洛德被弗拉基米尔杀死,罗格涅达则遭到强奸。罗格涅达和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所生的儿子伊贾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成为波洛茨克公王朝历代王公的始祖。
实际上,波洛茨克成为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向基辅进军路上的一个重要据点。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不久成功抵达基辅,将亚罗波尔克围困在城内。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后来弗拉基米尔设计诱使亚罗波尔克出城,并将其杀害。于是,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取代其兄长登上了大公宝座。关于这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往年记事》记载为980年,而《弗拉基米尔大公颂》则记载为978年。
1.选择东正教
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在留里克王朝诸大公中第一个注意到宗教的威力(亚罗波尔克对基督教有着个人偏爱,但他没有意识到宗教信仰的政治力量)。他的宗教政策是,尽可能使人民的信仰对大公政权有利。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曾试图统合东斯拉夫人普遍信仰的多神教,下令搜集所有多神教诸神的神像,但没有成功。这时他意识到也许须要引入发展完善的外来宗教。在经过谨慎考虑之后,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决定选择东正教为基辅罗斯的唯一宗教。
2.记载
关于东正教传入罗斯的过程,俄国编年史作者涅斯托尔有一个有趣的记载。大约在987年,经过与基辅的大贵族们(波雅尔)的商讨,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决定向各邻国派出使节,看看哪种宗教是罗斯新信仰的最好选择。结果是非常有意思的。使节们报告说,他们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伏尔加河保加利亚人那里看不到欢乐,穆斯林全都愁眉苦脸;而且他们的宗教禁止饮酒和食用猪肉。在德意志,罗斯使节观察了基督教西方教会(这时,天主教和东正教还没有彻底分裂),他们认为它的教堂和仪式不够富丽堂皇。最后在君士坦丁堡,弗拉基米尔的使者看到了拜占庭基督教会的华丽排场。东方教会壮观的建筑和庄严的礼拜仪式给这些使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们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在人间还是在天堂,”他们报告说,“从来没有见过那样壮观美丽的事物…我们不知道怎样去描述它”。于是,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选择了东正教。文献记载说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还曾经接触过信奉犹太教的民族(可能是游牧的哈扎尔人)。他认为犹太教是一种软弱、失败的宗教,再也没有考虑过它。另据波斯和阿拉伯的史料,罗斯的使节曾到达呼罗珊,考察伊斯兰教的情况。
3.接受东正教的主要因素
实际上,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接受东正教的主要原因是谋求发展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并从拜占庭吸收当时欧洲的先进文化。从大公奥列格时代起,罗斯统治者就经常干涉拜占庭事务。与拜占庭帝国的贸易是各方面落后的基辅罗斯吸取先进文化的主要途径。由于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企图利用罗斯的军事力量来帮助镇压帝国小亚细亚部分的叛乱,弗拉基米尔很容易与他结成同盟。为巩固这一联盟,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表示希望与巴西尔二世的妹妹安娜结婚。从来没有一位拜占庭公主下嫁给一个野蛮民族的首领,即使是德意志和法国那些基督教君主的求婚也都被拒绝了。但是巴西尔二世急需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的帮助,遂勉强地同意了这桩婚事,条件是弗拉基米尔必须成为基督教徒。可以想象,这个条件是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非常乐意接受的。不过,双方的结盟并非一帆风顺。在小亚细亚的叛乱被平息后,巴西尔二世拒绝让弗拉基米尔与安娜结婚,于是弗拉基米尔占领了位于克里米亚的拜占庭城市赫尔松涅斯,迫使皇帝履行了联盟条款。大约在987年末或988年初,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并与安娜公主正式结婚。这时安娜27岁,弗拉基米尔大约30岁出头。他选择瓦西里为自己的教名,以对自己的姻兄巴西尔二世皇帝表示敬意(“瓦西里”是希腊语名字巴西尔的斯拉夫语读法)。在婚礼结束之后,他将赫尔松作为聘礼交还给了巴西尔二世,并与妻子带着数名东正教教士及一些圣像和法器返回罗斯。
4.强制推行东正教
由于意识到宗教信仰对巩固封建制度的有利性,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立刻开始强制推行东正教。他规定东正教为罗斯的国教,命令人民必须信仰。在他回到基辅之后,便下令所有基辅市民在第聂伯河中接受拜占庭教士的洗礼,并把多神教的神像投入河中。很快在罗斯其它主要居民点也都发生了人民受洗、捣毁异教神像的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称为“罗斯受洗”。
《维京:王者之战》已经确定引进中国,由《维京》改名为《维京:王者之战》,并有望于今年与中国观众见面。
百度云盘链接:http://pan.baidu.com/s/1mi83PK8 密码:agbh
关于中国影视新闻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中国影视新闻网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