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带来了的是一篇深夜食堂,你的人生需要多少个选项?文章,说的是吃的,其实真正要说的是做人,可能跟这部深夜食堂电影的剧情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跟深夜食堂探讨的人生意义当中有莫大联系。
01. 职人之道:每天重复同一件事
92岁的小野二郎是全球年龄最大的米其林三星主厨,被誉为“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寿司店位于东京银座地铁口附近的地下室,店内只有10个就餐座位,没有卫生间,顾客需要提前2个月订餐,且平均就餐时间不超过15分钟,人均消费数百美元。就是这样一间略显寒碜与压抑的小店,连续两年被评为“米其林三星”,顾客称之为“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
数寄屋桥次郎(寿司店名)没有常规菜单,只出售握寿司。菜品与价格都由主厨定制,一切取决于当日选用的食材。数寄屋桥次郎从主厨到继承人、厨师、学徒,每天都在重复一件事,甚至为此奉献一生 —— 制作寿司。
在这个“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时代,对许多背景普通的人来说,最佳之策便是把稀有的资源(注意力与金钱)投注于一件大事,日复一日,倾尽心力,实现精进。而朝三暮四、急功近利、瞻前顾后都是实现物质与精神自由的干扰项。
02. 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数寄屋桥次郎从最好的鱼贩、虾贩、米商那里选购最新鲜最优质的食材,从醋米的温度到腌鱼时间的长短、再到按摩章鱼的时间、手握寿司的力度,寿司店内的厨师与学徒都要经过长年严格的训练,这一切小野二郎都会亲自监督指导。他也会根据顾客性别、用餐习惯精心安排就餐座位以及调整寿司,确保客人享受到究极美味。
所有的学徒要从学会拧烫毛巾开始,逐步着手处理和准备食材。10年之后,开始学习煎蛋。接着才是做寿司。
小野二郎认为进入餐饮行业是出于“命运的安排”:父亲破产之后音讯全无,9岁的二郎不得不承担家庭重担,开启料理人生的学徒生涯,从此倾尽一生。小野二郎也在孩子升入大学之前安排他们进入寿司店帮忙而不是继续接受教育。长子隆起初并不想做寿司,尽管起初充满抵触、期间历经辛苦,最终两位儿子都成为寿司大师。
最后成为一名寿司大师
世界上,极少数人能在35岁时还做着18岁想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只是平凡的大多数,没有足够的能力与机遇做着喜欢的事情实现财富与精神的双重自由。做一行爱一行、专注做好一件事可能是绝大多数人唯一的出路。“一生只做一件事”不是给人生盯上条条框框,而是用“一生一事”的态度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
03. 你的人生需要多少个选项
在信息泛滥、社会总资源丰富的当今,个人的注意力倒是成了稀缺之物。尚且不说人们总是被热点、微信、邮件所“控制”,其实各类有助成长的资源、社群同样可能成为我们追求专业度的绊脚石。时代对个体的要求愈加严苛,我们努力成为斜杠青年、多标签个体,终日连轴转只为能在多维竞争的社会里站稳脚跟。英语、手绘、摄影、演讲、写作、书法、跑步、插画、影视、美食、管理、金融......各类公众号都要关注、各个社群都要进入、各种微课都要订阅,更可怕的是,这些你都在实践,最后却无疾而终。你的庸碌,或是因为浪费了90%的注意力而不自知。原来啊,专注不仅仅是对本职说yes,也需要对其他许许多多好想法说no(想想都觉得很残酷呢)。
不妨腾出一个安静的下午,来一场深入的自我问答:
我已经给自己贴了哪些标签?
我想要哪些标签?如何排序?
如果只能留三个,哪些需要舍弃?为什么?
我是一个纠结的人吗?
面对人生各类备用选项,我将以什么样的模式(方法、依据、结果)做出选择?
什么时候我会觉得最自由?
做什么令我最有成就感?
什么对我最重要?
这些重要的事情,我正在踏踏实实地做吗?
我所做的事是出于什么目的?热爱or生存or满足他人的期待?
我正在做的事,是应该放弃?还是排除干扰继续坚持?
......
整理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与完善。或许一点点改变,能够让生活的方向与节奏更加清晰。
番外:
杨绛在人生边上不断自问自答,她说:“人生实苦。”这是一个苦大于乐的世界,但最好的结局是,纵然经历伤痛苦难,依旧满怀希望。
以上,与君同勉.
关于中国影视新闻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中国影视新闻网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